2007-04-03

-西印度,我为板球狂-

加勒比各岛这段时间真是一切以板球为中心!
号称世界第三大运动(暗暗BS一下)的世界杯板球比赛从3月开始席卷加勒比各岛
主办国西印度群岛的人民沸腾了!到处都是游客,到处都是贵得离谱的纪念品,
超市里常来常往的是买了一箱箱啤酒的球迷,哇~太刺激了!
向来对运动不太“擅长”的小心好奇大涨,真的有那么有趣么??

维基(Wikipedia)百科告诉你:板球(或称木球、桨球,英語:cricket)是由两队各十一人进行对抗比赛的一项团队运动。其现代形式起源于英格兰,盛行于英联邦国家,如澳洲、紐西蘭、印度、巴基斯坦、辛巴威、斯里蘭卡、南非、西印度群島等地。板球的球季主要在春季與夏季,剛好跟在秋季與冬季打的足球互補。

板球比赛时间长度不一,国际板球锦标赛的一场比赛每天进行六小时或以上,并长达五天;还有许多午餐和饮茶的休息时间;以及丰富的板球术语,都是使板球门外汉非常困扰的原因。

要说第一次听说板球倒还是在国内的时候,看过一部歌舞印度片《印度往事》
讲的故事好像就是印度人和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佬打赌打一场板球的故事,
虽然也不算很精彩,但好歹也学了个新名词——板球!

板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2世纪。1300年左右的英格兰便有爱德华一世之子爱德华王子进行一种叫做“creag”运动的文字记载。1598年的资料显示,位于吉尔福德的皇家文法学校(Royal Grammar School, Guildford)里已有学生参与板球运动。这通常被认为是板球在英文中的首次提及。“板球”(cricket)一词似乎有许多来源,可能由早期的板球球棍一词衍生而来:古法语“criquet”(意为某种短棍),或佛兰芒语(Vlaams)“krick(e)”(意为棍、棒),或者古英语“cricc”、“cryce”(意为仗、杆)。另外,法语“criquet”似乎由意为教堂内供人跪着祈祷的长矮凳的佛兰芒语“krickstoel”而来,由此象征早期板球使用的仅有两个直立门柱且长而矮的三柱门。

由17世纪中叶开始至18世纪,板球从儿童游戏逐渐转变为成年男性之间进行的赌博运动。而早期的两根门柱与一根长横木,在肯特郡的塞文奥克斯(Sevenoaks)板球俱乐部发展成为三柱门,即三根门柱和两根横木(民间传说的原因是曾有一位投手不断地将球投入两门柱之间,但由于速度太快,无人能够确定)。

看了两天转播后,摸到那么一点点门道,但说出来又太复杂,反正也算有点意思。但实在节奏有够慢的(很符合加勒比做什么都慢吞吞的风格),比赛基本上都要持续6个小时以上,看的人困马乏,虽然的确有好球和精彩之处,可对于快节奏的中国人实在不算一项吸引人的运动。

Anyway,喜欢板球的安巴人和所有加勒比人都很快乐,茶余饭后乐呵呵地谈比赛。
特别喜欢看球场边可爱的各队球迷,每到自己支持的球队打出好球或者"杀"掉一个对方击球手,喔~~~~他们就会很卖力的欢呼,舞蹈!!甚至还有在球场边party区跳入泳池high的,
快乐,没啥理由,一起融入吧!!!

没有评论: